085207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标准

发布时间:2019-09-12
   085207 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概况
  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是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电气工程领域覆盖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控制及相关材料与设备生产技术。主要包含:(1)电能生产、传输及其使用全过程中,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与自动控制、市场化运营等所涉及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2)各类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相关方面的科研与工程技术。(3)与改进各类电工材料性能和生产工艺、研发新型材料等相关的研究与工程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二次能源,电能的生产和传输规模越来越大,电力系统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电能产生、存储、转换、传输、控制和应用向着高效、灵活、智能、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现象、新原理、新模型和新应用已成为高新技术和现代国防的重要基础和创新源头;新型电工材料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新型电工器件、设备和系统向高效能、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当今的电气工程领域已经成为与计算机控制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测试技术及控制技术相结合,并与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密切相关的新型工程领域。
 
  第二部分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谨求学,诚实做人。尊重科学事实,坚守学术道德。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明确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不剽窃、抄袭、篡  改、伪 造  、泄  露  、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
  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至少能胜任电气工程领域的如下工作之一:
  (1)解决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可靠性问题。
  (2)新产品(设备和材料)的研究开发。
  (3)新技术在学科领域的应用。
  (4)解决新成果向产品化、产业化转化过程中的科学技术问题。
  (5)新技术、新产品在本企业推广应用中创新性和可行性评估、应用效益预测及组织实施的科学决策。
  (6)解决推动工程设计的进步、企业新技术改造、新技术应用及工程和项目管理等过程中的科学技术问题。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富有合作精神,既能正确处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也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涵盖本领域任职资格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1.基础知识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可选的线性代数、矩阵理论、计算方法、随机过程、数值分析、优化理论与方法等数学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信息检索、知识产权、外语、管理与法律法规等人文社科知识。
  2. 专业知识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电磁测量理论、电机学、控制理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工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结合学位获得者的工程研究与实践方向及本领域的任职资格要求,本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可选的专业知识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规划、电力市场、高电压绝缘技术、电器智能化、控制电机、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电气绝缘在线检测技术、电能质量控制技术、电气测量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和微机控制等。
 
  三、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企业实践、课题研究等形式,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践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课程内容和学生研究方向由课程老师及导师决定,所完成的实践类学分应占总学分的25%左右,实践结束时所撰写的总结报告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到的见解,实践成果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高效生产。
 
  四、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 获取知识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资料搜集、文献检索能力,善于从不同的渠道搜集、检索信息。
  2. 科学研究能力
  具备分析、总结、消化、吸收电气工程已有研究成果。思路开阔,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能力
  能在实践环节中,探索、验证已有的结论,具备自主设计实验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4. 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能力;基本的外语交流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待人谦和。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要求
  选题必须符合本学科研究范畴,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电气工程领域系统建模、仿真、分析、控制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2)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3)电气工程领域新装备、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或新软件的研发。
  (4)先进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推广与应用。
  (5)电气工程领域应用基础性研究和预研专题。
  (6)电气工程技术项目或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7)电气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
  (8)制造技术标准或规范制定。
  (9)与制造相关工程的需求分析与技术调研。
  (10)其他与电气工程相关的课题。
  2. 形式及其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如应用研究论文,也可以是设计类和产品开发类论文,如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还可以是软科学论文,如工程或项目管理论文等。
  产品研发:是指来源于电气工程领域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了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论文内容包括绪论、研发理论及分析、实施与性能测试及总结等部分。
  工程设计:是指综合运用电气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从事的设计。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数据准确,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同时符合技术经济、环保和法律要求论文内容包括绪论、设计报告、总结及必要的附件;可以是工程图纸、工程技术方案、工艺方案等;可以用文字、图纸、表格、模型等表述。
  应用研究:是指直接来源于电气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电气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论文内容包括绪论、研究与分析、应用和检验及总结等部分。
  工程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电气工程领域一次性大型复杂工程任务的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或者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工程管理是指以电气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的管理,可以研究工程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工程各方面的技术管理问题。要求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对研究结果进行案例分析,对解决方案进行验证或进行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论文内容包括绪论、理论方法综述、解决方案设计、案例分析或有效性分析及总结等部分。
  3. 学位论文规范要求
  (1)封面。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但要引人注目;题目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5字以内。
  ○2工程领域:电气工程。
  ○3指导教师:导师姓名。
  ○4副指导教师:副导师姓名。
  ○5密级:注明论文密级为公开、内部、秘密或机密。
  (2)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务必包含此页,向学院提交纸质学位论文时一定在“签名”栏手写签名,否则须书面材料说明原因):单设一页,排在封面后。 
  (3)中文摘要。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800~1 000字。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等。要突出本论文的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
  (4)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后为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
  (5)目次。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大、小标题。
  (6)主要符号表。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主要符号表。若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符号表,而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
  (7)绪论(第1章)。在论文正文前,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前人工作的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研究意义。
  (8)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一般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字数一般为: 3万~5万字。
  (9)总结与展望(最后一章)。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应一目了然;要着重介绍研究生本人的独立和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10)致谢。致谢对象限于在学术方面对论文的完成有较重要帮助的团体和人士(限200字)。
  (11)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开题准备的文献阅读量应不少于40篇, 其中国外文献至少占1/3。参考文献应按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05)书写。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致谢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12)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含学术论文、著作、科研奖项及发明专利等)。
  (13)附录。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需的,下列内容可作为附录材料。
  ○1 为了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2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3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4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5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等。
  每一附录均另页起。
  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A。
  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
  4. 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1)学位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深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
  (3)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4)学位论文的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科研问题或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5)学位论文研究设计应有明确的结果。
  (6)学位论文必须立论正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材料详实,文字通畅,格式规范,图表精确、数据和计量单位正确。
  (7)学位论文必须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检测,达到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有关要求方可答辩。
  5. 其他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答辩前需申请相应的专利、软件著作权、或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取得其它相关的学术成果。
 
  第三部分编写成员
  陈跃鹏、夏泽中、朱国荣、全书海、袁佑新、宋仲康、张华军。